随着政府可能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移工多层次人头税的实施细节,大马厂商联合会(FMM)呼吁政府在推行该税制时,纳入五大关键要素,并确保涵盖所有行业,以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成效。
根据FMM的建议,移工多层次人头税应采取由供需力量决定的灵活机制,税率需根据企业雇用的外籍工人人数占总员工比例进行分层计算。该联合会强调,政策实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税率,并且政府应在新政策实施前一年公布详细信息,以便业界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联合会进一步表示,政府应取消现有的外籍工人配额限制,转而采用更简化的流程,以减少官僚主义对企业的困扰。只要雇主愿意支付多层次税款,他们应获得雇用所需外籍劳工的保障。同时,暂停执行的本地工人与外籍工人比例(80对20)的要求也应重新审查。
FMM还建议,将移工多层次人头税收入的60%用于国家技职培训学徒基金,支持本地工人的技能提升;其余40%则应投入国家自动化基金,帮助企业加速自动化转型,减少对低技能外籍劳工的依赖,推动更高技能的就业机会。
雇主联合会:外劳税制需分阶段实施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主席拿督赛胡申博士提醒,移工多层次人头税不应仓促推出,因为大马目前的商业环境和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准备好应对新技术的引入。本地工人是否能填补外籍劳工的空缺仍存在不确定性。
赛胡申指出,移工多层次人头税的目标应是为本地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推动自动化和机械化。然而,他警告,任何政策都必须与第12大马计划保持一致,该计划限制外籍劳工的比例不得超过全国劳动力的15%。
他还表示,许多微型和中小企业正面临全球化、客户需求快速变化、有限资源和人力资源挑战,难以吸引和留住本地人才。因此,在推行移工多层次人头税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避免对它们造成过大压力。
中小企业面临双重压力,呼吁保持最低薪金制稳定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棋雄表示,调整最低薪金制已经迫在眉睫,但若同时实施移工多层次人头税,将对中小企业造成双重打击。陈棋雄指出,最低薪金制的调整期限已经届满,政府可能会将薪金从1500令吉调整至1700令吉,但他认为应该由市场自行决定薪资水平,而非强制推行。
他还表示,对于本地工人短缺且大量依赖外籍劳工的行业,如种植业、建筑业和装修业,外劳的薪资相对较低,而本地工人对这些工作兴趣不大。政府应通过培训计划吸引更多本地人进入这些行业,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
此外,陈棋雄强调,应提前通知业界有关移工多层次人头税的实施详情,以便企业有足够时间调整现金流和经营策略,避免出现财务困境。企业通常雇用外籍劳工是因为他们的薪资成本较低,且本地工人供不应求。
厂商联合会:外劳税制将推动自动化投资
FMM指出,当前人力成本至少占企业运营成本的20%,移工多层次人头税将迫使企业作出业务决策,增加对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投资,从而减少对低技能外籍劳工的依赖。通过分阶段提高移工人头税,企业将有充足的时间规划业务转型,逐步调整以适应新的成本结构。
联合会强调,移工多层次人头税的实施需具备透明的标准和清晰的时间表,提前通知业界,逐步提高税率,以便企业能够平稳过渡,减少成本压力。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早前曾表示,政府预计将在2025年1月推出移工多层次人头税,届时雇用更多外籍劳工的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税务成本。政府计划将此税收用于提高本地工人的技能水平,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员工。
逐步调薪以减轻企业负担
针对最低薪金制问题,FMM支持审查最低薪金制,但建议采取渐进式调整,而不是大幅提高至2000令吉。根据FMM对会员的调查,57%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将最低薪金提升至1600令吉,14%和13%的受访者则分别支持提高至1700令吉和1800令吉。
FMM指出,最低薪金的渐进式调整将为企业提供缓冲期,减少对其成本结构和运营的冲击,避免企业采取裁员或涨价等激烈措施应对。
赛胡申:微中小企业应豁免最低薪金制
赛胡申认为,许多微中小企业仍难以支付1500令吉的最低薪金,政府应考虑对这些企业豁免最低薪金制,以减轻其财务压力。他建议,政府可以参考美国和韩国的做法,让微型和小型企业雇主不受最低薪金制约束。
他还表示,若企业能够提高生产力,雇主自然愿意支付更高的薪资,但不应强迫企业在无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加薪。许多中小企业因无力支付强制性税费,已经向相关机构申请税务减免。
赛胡申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控制生活成本上涨,单靠提高薪资并不能解决问题。他还透露,国家薪金咨询理事会已经举行了多次会议,讨论最低薪金的调整建议,最终提案将由政府决定是否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