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政府宣布自2025年2月1日起落实每月1,700令吉的最低薪金制度,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发表文告,强调雇主与雇员在应对企业雇佣成本上升的同时,需更加关注效率、生产力和产出。
最低薪金上涨惠及437万雇员 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表示,中总理解适当提高最低薪金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当前生活成本及通货膨胀压力下,这一调整预计将惠及约437万名雇员。然而,一些微型、小型及中型企业(MSMEs)可能因经营成本上升而面临更大挑战,甚至可能引发成本转嫁效应,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我们希望企业能够部分吸纳上涨的成本,以减缓物价上涨的冲击。因此,提高最低薪金的措施必须与提升生产力同步进行,企业应通过技能提升和再培训来确保低单位产出成本,以维持竞争力。”吴逸平表示。
建议推行区域性最低薪金制度
吴逸平进一步指出,当前全国统一的最低薪金制度未必适用于所有地区,因各州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州属,其微中小企业可能难以承受更高的薪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基于各州经济条件的最低薪金制度已是时候考虑的方案。区域性最低薪金制度将比全国统一薪资政策更具可行性,因其更能反映各地区的生活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力市场状况。”
关注外劳政策 促进技术转型
此外,中总也关注企业运营成本日益增加的问题,并呼吁政府在拟议的多层次外劳人头税政策上给予中小企业适当调整,同时重新考虑强制外籍劳工缴纳雇员公积金(EPF)的措施,以减轻企业负担。
“我们希望政府持续支持企业推动技术、数字化及自动化的应用,并通过技能提升和再培训计划,培养符合未来产业需求的人才,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吴逸平补充。
中总强调,在确保雇员收入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应兼顾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