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凯:巩固经济需转型 推动新工业蓝图以减少津贴冲击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10月18日于国会提呈《2025年财政预算案》,安华政治秘书曾敏凯认为,预算案政策决定必须根据时下环境,目前,我国处在巩固经济的过程和调整的契机,不需要推出过大的振兴配套。因此,目前出台的政策同时有振兴经济的模式,同时结合收回部分津贴,可以拉长补短、减少冲击。

曾敏凯昨天(28日)出席由 Finsource Media 主办,马来西亚讲师协会协办,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SME Malaysia)为支持单位的《2025财政预算案座谈会》时表示,一般的经济理论,都是着重在政府投入资金推动市场,因此,政府以往是不断消费在公共计划的开销上,带动周边行业。虽然这会令某些行业感受到推动力,但这个模式无法提高生产力,终究会面对瓶颈。所以国家必须转型,政府在预算案中提出的转型大方向,其中包括透过转型新工业蓝图,减少人力并提高生产量,在工业中利用人工智能,以及国家能源转型计划(NETR)等等。

除了曾敏凯,该论坛主讲人还包括 Finsource 集团创办人兼上市顾问程志彬,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李兴裕,以及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并由 Finsource Media 创办人兼国营电台《爱FM》电台DJ谢劲程(JC)主持。

针对本次预算案,李兴裕认为政府计划一次推行三项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包括:调高最低薪金到每月1700令吉、实施多层次人头税、以及强制雇主为非公民劳工缴纳公积金,估计会导致企业必须为每名员工额外承担454令吉的人力成本,将使企业难以承受这波冲击。他也透露,首相并未事先与业界对谈就宣布推出这些政策,让业界大感惊讶,因此他希望政府重新考虑这些建议。

他也提到,国内企业家一直都呼吁政府重新推行GST,但显然,首相认为重启时机未到,这导致我国税务架构很窄,没有能力负担行政开销和发展开销,进而需要举债。程志彬则认为,虽然大家清楚知道 GST 不会在近期内回归,但政府为了鼓励企业让员工居家工作、带薪休假照家人、女性回归职场等而提供企业税务减免等政策,对企业来说是好消息。

另外,黄锦荣表示,富人或商人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是因为政府承担了过去几十年人民的基本教育开支,让企业家无需额外承担员工的教育费,等于为企业铺路,因此企业会有相对的社会责任。他认为,政府的责任是不断进步,让财政政策更透明、更制度化,政府在处理社会与经济课题的时候,就是要把国家社会阶层和经济发展的最低点被越拉越高,避免国民面对困难时不至于跌到谷底。

在谈到T20课题时,黄锦荣表示不反对政策上从富人征取收入后用以补贴穷人,但问题在于政策措辞需要被检讨,用比较中性的词句划分不同收入的民众,而不是去增加贫富的对立。尤其“T15 就是 Golongan Mahakaya” 这样的说辞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不舒服。他强调,政府必须让民众心甘情愿交税,以瑞典为例,交税税率虽然较高但该国民众依然愿意交税,就因为知道征税后会如何回馈到交税者身上。

针对预算案开销的部分,李兴裕和黄锦荣都认为政府应该要“反省自己”,国家债务高企,高达98%的收入都必须用于承担行政开销,而且面对长达28年的财政赤字。他们认为,政府一方面誓言要勒紧裤头,却无法控制总体行政开销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要执行经济转型,预算案中的发展开销却又减少,有点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