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存储还是能源转型?马来西亚CCUS法案引市场关注

在政府批准向 Sapura Energy(KL: SAPNRG)提供 11 亿令吉支持的同月,马来西亚国会通过了《2025 年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法案》,旨在推动国内碳存储产业发展。经济部长 拉菲兹·兰利(Rafizi Ramli) 表示,该法案的通过对马来西亚至关重要,否则“3 月 31 日后将无法参与国际碳存储竞标”。然而,市场仍对马来西亚究竟在竞标何种项目存疑。

尽管政府强调 CCUS 法案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并由全国性方式起草,但其覆盖范围仅限于西马,东马的 沙巴 和 砂拉越 不在适用范围之内。此外,环保组织包括 Klima Action Malaysia、Sahabat Alam Malaysia、RimbaWatch 和 绿色和平(Greenpeace) 均批评该法案缺乏独立监管机构及足够的环境保护措施。目前,该行业的监管权归属于 经济部资助的新 CCUS 机构,负责行业发展与监管,未设立类似澳大利亚 NOPSEMA 的独立监管架构。

马石油押注 CCUS,经济前景仍存挑战

马来西亚政府推动 CCUS,主要出于经济考量。国家石油公司 Petronas 已与阿联酋、挪威、日本及韩国签署多项 合作备忘录(MOU),共同开发碳存储项目,并聚焦利用 CCUS 进行 提高采收率(EOR) 与 提高气体采收率(EGR)。根据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马来西亚的石油储量仅剩 15 年,天然气储量则可维持 40 年,因此通过 CCUS 延长油气田寿命、获取额外收入成为战略选择。

不过,从碳减排角度来看,CCUS 的贡献十分有限。以 Petronas 旗舰项目 Kasawari CCUS 为例,该项目预计可减少 70% 上游排放,但 绿色和平组织 计算后指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其总碳减排率仅为 15%,因使用 EOR 技术开采出的石油燃烧后仍将排放 3.7 至 4.7 吨 二氧化碳。

Kasawari CCUS 投资达 45 亿令吉,成本远超碳信用价格

Kasawari CCUS 项目的 高额成本 亦引起市场关注。根据 IHS Markit 的估算,该项目计划存储 4600 万吨 二氧化碳,资本支出(CapEx)达 45 亿令吉,运营支出(OpEx) 105 亿令吉,这意味着 每吨碳存储成本高达 326 令吉。此外,该研究指出,CCUS 的碳再注入技术 增加了 Kasawari 天然气生产成本 38%,削弱了天然气在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对比之下,在 大马交易所碳交易市场(BCX) 上,最新一期 Kuamut 雨林保护项目 的碳信用交易价仅为 50 令吉/吨,远低于 Kasawari CCUS 的成本。市场人士指出,若无企业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购买碳存储服务,CCUS 的商业模式将面临可行性挑战。

此外,若将 326 令吉/吨 的碳存储成本应用至整个马来西亚经济,或将对天然气发电构成冲击。即使按照 50 令吉/吨 的碳价计算,天然气与煤炭在经济竞争力上亦不敌 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小型水电 等可再生能源,长期来看或影响马来西亚天然气产业的国内需求。

行业未来:CCUS 还是新兴清洁能源?

在 CCUS 之外,业界亦关注 其他清洁能源选择,包括:

  • 白氢(White Hydrogen):利用天然氢气资源作为新能源;
  • 地热发电及地热冷却:通过地热资源提供清洁能源;
  • 海洋热能转换(OTEC):利用废弃海上油气平台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可能用于碳存储。

这些技术虽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市场人士认为,若马来西亚 提前布局,或可在全球清洁能源市场中占据优势。然而,若政府 继续押注 CCUS,可能导致 技术锁定(Technological Lock-in),限制对其他新兴能源技术的投资,同时,CCUS 本身受限于 马来西亚油气储量逐步枯竭,高成本亦难以降低。

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马来西亚政府对 Kasawari CCUS 项目的 45 亿令吉 投资,以及对 Sapura Energy 的 11 亿令吉 援助,是否真正有助于 国家能源产业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