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预期上调 中国经济复苏步伐能否持续?

中国年初的消费、投资及工业生产增长均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出经济韧性。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新一轮关税措施的背景下,经济仍面临挑战,政策刺激仍需进一步加强。

消费与工业生产表现亮眼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高于市场预期,创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亦超出市场预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为2024年前四个月以来最快增速。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Lynn Song)表示,尽管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当前经济增长的上行和下行风险基本均衡。她指出,政府的消费补贴和企业设备更新计划在提振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出口商为规避贸易壁垒加速出货,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制造业增长。

受此影响,ING已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预测从4.6%上调至4.7%。

政策定调5%增长目标,经济前景仍存变数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设定了2025年“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展现出稳增长的决心。与此同时,澳新银行(ANZ)也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将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4.3%上调至4.8%。

国家统计局表示,由于春节假期影响,其合并公布1-2月经济数据,以减少季节性波动的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总额创下5400亿美元(约合2.4万亿令吉)的新纪录。分析认为,前期出口商的集中出货在短期内支撑了工业生产,同时,财政刺激政策的提前发力也带动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仍对整体经济增长构成拖累。数据显示,1-2月新房销售面积持续萎缩,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容捷琳(Jacqueline Rong)指出,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下行因素,而美国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显现。

市场反应谨慎,投资者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尽管经济数据整体向好,市场反应仍较为谨慎。截至北京时间14:52,沪深300指数下跌0.3%,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5个基点至1.88%,创一周以来新高。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0.1%。

Global X ETFs投资策略师梁比利(Billy Leung)表示,市场对这份“喜忧参半”的数据反应较为冷淡,主要是投资者期待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提振消费成政策重点,市场关注进一步刺激措施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已将扩大内需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2024年,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接近三分之一,而美国新关税措施可能对这一增长模式构成挑战。

为提振国内消费,政府扩展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并推出相关措施以恢复家庭消费信心。数据显示,家具、家电等可享受补贴的商品零售额大幅增长,春节期间的旅游和餐饮消费也出现明显回暖。

上周末,中国政府宣布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增长。这是继去年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后,政府强化经济复苏动能的最新举措。

投资者正密切关注周一下午3点的新闻发布会,以获取更多关于消费刺激政策的信息。

花旗集团(Citigroup)预计,中国政府将在未来几个月迎来政策实施窗口期,可能在第二季度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RRR),随后或进一步降息。花旗经济学家指出,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成为政策评估的关键节点,届时政府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增长策略。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余向荣(Xiangrong Yu)表示,未来市场关注的重点将聚焦房地产、消费支持政策,以及“供给侧改革2.0”,以削减过剩产能并提振市场信心。

“随着外部不利因素逐步积累,经济增长动能或在下半年面临更大挑战,”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