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行投资银行研究(Maybank IB)表示,尽管截至目前原棕油(CPO)价格上涨,种植业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1Q25)面临季节性盈利放缓的情况。
该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2025年种植业整体盈利预计同比增长12%,主要受下游业务前景改善以及鲜果串(FFB)产量增加所推动。其中,业务较多布局于印度尼西亚的TSH Resources Bhd、SD Guthrie Bhd、Genting Plantations Bhd及吉隆坡甲洞种植(KLK)将有望受惠。
不过,马银行投资银行警告,第一季度盈利可能按季下滑,主要因季节性低产周期以及柔佛、砂拉越和沙巴等地区1月至2月的强降雨影响。尽管截至目前CPO平均售价为每吨RM4,705,高于该行对2025年的全年预测每吨RM4,000,但这可能不足以抵消产量下滑的不利因素。此外,新的最低工资标准RM1,700/月已于2月1日生效,加上前期库存有限,可能进一步对盈利构成压力。
该行对种植业维持“中性”评级,并推荐SD Guthrie、Genting Plantations及砂拉越油棕(SOP)为首选投资标的。分析指出,土地出售以及新加坡-柔佛特别经济区的推动因素,将持续带动市场对SD Guthrie及Genting Plantations的兴趣,而SOP则因估值偏低而具备吸引力。
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表现参差不齐
马银行投资银行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4Q24)种植业盈利表现分化,在其覆盖的公司中,有38%超出市场预期,38%低于预期,24%符合预期。然而,行业整体收入同比增长6%至RM175.2亿,核心税后及少数股东权益利润同比大增57%至RM14.8亿。
研究报告指出,盈利增长主要受4Q24期间CPO及棕仁(palm kernel)平均售价走高的提振。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棕榈树进入“生物休眠期”(biological tree rest),以及2023年轻度厄尔尼诺的滞后效应影响了供应,导致棕油市场出现紧张局面,推高价格。
尽管行业整体盈利表现亮眼,但KLK及TH Plantations Bhd因在CPO价格上涨前已锁定部分远期销售,未能完全受益,导致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下游业务预计回暖
在下游领域,KLK及IOI Corporation Bhd在4Q24录得亏损,部分原因是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损失。不过,马银行投资银行预计,2025年下游业务,尤其是油化学(oleochemical)领域,前景将有所改善。
报告同时指出,综合型种植企业如IOI及KLK,预计仍将维持两至三个月的远期销售策略,以履行下游出口合约。这一策略虽可提供稳定的利润率,但若大马衍生品交易所(BMD)CPO期货价格曲线持续处于陡峭的“现货溢价”(steep backwardation)状态,这类企业可能难以完全受益于CPO现货价格上涨。
相较之下,依赖现货销售的纯上游种植公司,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通常表现更为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