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he Star》报道,在无现金支付的趋势下,电子钱包已经成为马来西亚人最喜爱的支付方式。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电子货币(e-money)的交易量达到36.5亿次,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子支付工具。电子货币包括电子钱包和移动银行应用程序,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紧随其后的是借记卡的14.5亿次交易,以及信用卡的6.78亿次交易。与此相比,支票和贷记卡的使用量在过去五年中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电子货币使用量快速增长
电子货币是一种预先支付的工具,用户可通过实体卡或线上应用使用。《The Star》报道指出,从2019年的7800万张流通卡或用户数量,到2023年9月的1.7933亿张或用户数量,增长幅度高达116%。
经济学家叶金玲博士表示,电子货币使用量的激增表明,马来西亚正快速向无现金社会迈进,同时加速数字化转型。
“电子钱包的广泛采用和信用卡的频繁使用,得益于政府推动数字化的政策,以及金融行业通过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与增强竞争力的努力,”他说道。
叶博士还提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对电子钱包和在线支付服务的便利性感到满意。“此外,数字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这也是交易量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补充道。
经济学家杰弗里·威廉斯博士则表示,马来西亚电子支付的快速增长符合全球趋势。他认为,主要推动力在于便捷性以及政府的激励政策,例如RM100电子钱包计划和通过MyKad发放的福利。
去年,政府推出了一次性RM100电子钱包计划,惠及B40和M40群体的1000万名符合条件的成年人。《The Star》报道也提到,数据显示,电子货币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而非实体预付卡。
支票价值仍占据高位
尽管交易量持续下降,但从交易金额来看,支票依然表现突出。今年1月至9月,支票的交易总额达到6811亿令吉,远超同期电子货币交易金额的1140亿令吉。
过去五年,支票交易金额一直保持在最高水平,但使用量持续下降。与此同时,信用卡、借记卡和电子货币的交易金额则稳步增长。威廉斯博士解释说,支票交易金额较高,主要是由于传统会计习惯仍在沿用。
“然而,随着电子发票的强制推行和电子支付激励措施的增加,支票的使用量将快速下降,甚至可能逐渐退出市场。”叶博士也认为,支票的使用将在未来大幅减少。
“一旦金融机构不再提供支票服务,这种支付方式将因更便宜、更便利的无现金替代方案而被淘汰。”
现金仍占重要地位
尽管无现金支付趋势强劲,现金在马来西亚的支付体系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
《The Star》报道指出,马来西亚计划在2025年实现90%的无现金支付。然而,部分消费者团体呼吁商家保留现金支付选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叶博士表示,由于全面转型无现金社会需要时间,现金仍将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现金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弱。如果到2030年,我们能够将现金交易在总交易中的占比降至50%,将是一个显著的成就。”
迈向无现金社会的未来
根据《The Star》的报道,叶博士认为,无现金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超其潜在成本。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有效控制系统故障、洗钱、诈骗及安全风险。
“无现金支付能够提升经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与灵活性。”
此外,威廉斯博士指出,无现金支付还能带来额外的税收效益。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税(EPT)取代现有的SST或GST。“仅需2.25%的EPT税率,就可以完全取代SST。”
然而,他强调,完全取消现金支付并不可取,因为无现金社会仍面临技术故障、网络攻击及账户被冻结等潜在风险。“现金的存在是支付体系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完全替代。”
随着移动设备普及率、互联网接入及银行服务覆盖率的提高,马来西亚支付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