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贷市场五年后回稳 部分行业仍面临挑战

新冠疫情爆发五年后,全球信贷市场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部分行业仍受结构性变化影响,未来信贷稳定性存在不确定性。

穆迪评级(Moody’s Ratings)指出,得益于政府的强力干预及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受评级公司的平均信贷质量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不过,一些行业仍面临疫情加速的深层次结构调整。

信贷质量回升,整体评级仅略低于疫情前水平

疫情冲击全球经济,2020年违约企业达218家,创下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

尽管如此,穆迪的评级漂移指标(rating drift)显示,如今的评级仅略低于疫情前,整体趋势与长期平均水平一致。

数据显示,全球企业债务水平、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及EBITDA与利息支出比率现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尽管当前利率高企。穆迪指出,这一数据存在生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但疫情期间的评级撤销情况与历史趋势相符。

政府扶持政策助推复苏

穆迪指出,政府在疫情期间的救市政策对企业恢复至关重要。例如,美国《关怀法案》(CARES Act)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航空业等高风险行业免于破产。

此外,工资补贴计划、宽松货币政策、强劲的家庭储蓄和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在2021至2022年期间,推动消费类行业反弹。

穆迪披露,疫情初期被降级的企业中,近90%为投机级(speculative grade),这类企业通常流动性较低、业务多元化程度较低且融资风险较高,因此受到疫情冲击较大。

相比之下,投资级(investment-grade)企业因资产负债表稳健、固定利率债务比例高,受影响较小。例如,沃尔玛(Walmart)、亚马逊(Amazon)和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零售商在疫情期间强化电商及供应链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穆迪指出,拥有强大电商平台的企业,通过发展零售媒体(retail media)和第三方市场(third-party marketplaces),开辟了新收入来源。

部分行业仍受困,地缘政治风险增添不确定性

尽管整体信贷市场回稳,但部分行业仍面临压力。

  • 房地产与建筑业受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评级下调影响,该行业仍承压。穆迪指出,尽管中国自2024年9月以来加大刺激措施,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但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复苏。
  • 广播与订阅媒体过去五年评级持续下滑,受高负债、疫情冲击和社交媒体竞争加剧影响。

穆迪预计,2025年底全球投机级违约率将降至2.2%,低于长期平均的4.2%,但美国贸易政策调整、军事冲突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带来不确定性。

消费运输行业尽管需求复苏带动盈利超过2019年水平,但疫情期间累积的债务负担仍影响信用状况。数据显示,该行业中位杠杆率(债务/EBITDA)已从2019年底的4.1倍升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5倍,信用压力加大。

赢家与输家:科技行业受益,部分传统行业承压

科技行业成为疫情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受益者。穆迪指出,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带动半导体、云计算和5G智能手机需求上升,相关企业受益明显。例如,超微(AMD)及其他芯片公司得益于远程办公及云计算需求激增,信贷前景持续向好。

此外,人工智能创新进一步提升科技行业的信用前景。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行业(如金属和采矿)亦在2021-2022年价格高涨期间受益。由于中国需求旺盛及欧美基建投资增长,该行业评级漂移呈正,企业利用高利润偿还债务或进行并购。

然而,化工行业仍面临挑战,受供应链瓶颈、库存积压和价格波动影响。穆迪警告,未来五年,部分大宗化学品市场仍可能产能过剩,三分之一的受评企业展望为负面。

未来展望:信贷市场趋稳,但风险犹存

尽管整体信贷质量已趋稳,潜在风险仍值得关注。

  • 电信行业受高杠杆、市场成熟度提高和网络升级成本高企影响,仍面临挑战。
  • 汽车行业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逆转,供应链稳定后,需求放缓、竞争加剧,影响财务表现。
  • 食品、饮料和包装行业作为基础消费行业,表现出较强韧性,但仍需面对地缘政治、通胀及消费模式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后疫情时代,企业要保持竞争力,需具备高度适应能力并加大战略投资。穆迪总结道,全球信贷市场的全貌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企业如何应对结构性变化,将决定其未来信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