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财案前瞻:电子发票推迟或降低中小企运营成本压力

《南洋商报》独家报导,由于企业适应进展缓慢,电子发票措施的全面落实日期可能再次推迟。税务专家孔令龙透露,政府预计将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时间推迟至2027年1月1日。此前,原定于2027年实施的措施曾被提前至2025年7月1日,但由于众多企业仍在适应过程当中,这一实施日期或将顺延。

小企业将获得更多缓冲时间

孔令龙在接受《南洋商报》采访时指出,推迟全面实施电子发票,有利于缓解小企业的压力,允许它们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从而降低推行新制度的障碍。他还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将电子发票的年营业额豁免门槛从现行的15万令吉提升至50万令吉以下。这样,大型企业可以先行落实,给中小企业更多的缓冲期,逐步适应这一转型。

中总的建议包括,豁免门槛应暂时调高至50万令吉以下,与此前消费税(GST)豁免门槛一致。政府可以随后逐步调整门槛,例如从50万令吉下调至30万令吉,之后再降至15万令吉,最终覆盖所有企业。

企业呼吁“软着陆”政策

对于2025年财政预算案,孔令龙提到,商界普遍期望政府采取“软着陆”的方式推行电子发票、RON95汽油补贴合理化及最低薪金制度等新措施。这样一来,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有更充分的应对时间,减少政策对企业财务负担的冲击。

他指出,合理化RON95汽油补贴可能会在即将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被明确提出,但预计不会像柴油补贴那样被完全取消,而是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

最低薪金制度渐进调整

在最低薪金问题上,孔令龙提议通过设定固定额度的方式逐步上调最低薪金。例如,每年增加100令吉或每两年增加200令吉,给企业更多时间调整和应对薪金变化。然而,政府对此提议仍有保留,主要担心固定金额的调整机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ESG路线图和税务优惠政策

他还预测,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可能出台更具体、严谨的环境、社会与监管(ESG)路线图,旨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可能包括提供低息贷款和税务优惠,帮助企业符合国际标准。此外,政府可能宣布引入奢侈品税,并针对低收入群体(B40)和中等收入群体(M40)推出个人所得税的扣税政策,重点在购房与租房领域。

个人所得税扣税政策或重新推出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孔令龙指出,政府可能重新引入10年前曾实行的房贷利息减免政策,预计每年最高可达1万令吉。这项税务减免只适用于自住房屋的业主,不包括用于出租的房产。与此同时,租房的个人所得税扣税顶额预计为5000令吉,主要针对年收入不超过10万令吉的B40和M40群体。

中总对2025年预算案的愿望清单

孔令龙还分享了中总对即将公布的财政预算案的若干期望,包括:

  1. 税收减免:将个人所得税减免从现有的9000令吉提高至1万2000令吉(最后一次调整是在2010年)。另外,恢复对照护父母开销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限额增至每位父母2500令吉(曾在2016至2020年期间提供)。
  2. 企业税收优惠:建议将中小企业的优惠税率从17%降至15%,并将应纳税所得额的门槛从15万令吉提高至100万令吉。同时,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应获得最高2万令吉的企业税减免。
  3. 电子发票的灵活推行:建议让年营业额在50万令吉以下的企业自愿参与电子发票推行。
  4. 最低薪金制的渐进调整:分阶段提高目前1500令吉的最低薪金,避免对中小微企业造成过大冲击。
  5. 数字化转型支持:建议政府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拨款计划,允许企业在5年内逐年申领拨款,每年金额在1000至2000令吉之间。此举是为了应对企业难以在短期内使用完较大金额拨款的情况。
  6. 环境、社会与监管:提供明确的碳税推行指南和时间表,逐步引入碳税制度。

这些建议和期望表明,企业界希望政府在即将出台的预算案中采取稳健的政策,确保企业在迎接新措施的同时,能够平稳过渡并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