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荣到萧条 咖啡店应对成本上涨及生存策略

马来西亚的传统咖啡店(kopitiam)和小吃摊(warung)正面临严峻考验。自新冠疫情以来,全国咖啡店数量减少了约一半。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从2015年的超过6,600家减少至2022年的3,279家。

据《星报 The Star》报道,尽管顾客逐渐回流,为经营者带来一些希望,但要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然困难。业内人士预测,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全面复苏至少需要两至五年。

马新咖啡店东主联合会会长黄守群表示,虽然生意有所回暖,但开设新咖啡店的难度大增。他指出:“我们的利润本来就很微薄,营业时间长,现在还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马来西亚小贩商联合会主席拿督斯里罗斯里·苏莱曼((Datuk Seri Rosli Sulaiman)补充说,许多业者因成本飙升而不得不缩小规模。原本经营餐厅的业者现在可能转为经营小吃摊,而小吃摊业者则转向流动餐车,以节省租金支出。消费者也因为价格上涨,更多选择在家用餐,这对传统餐饮业构成了进一步的挑战。

餐饮业整体萎缩

咖啡店数量减少只是马来西亚餐饮业自疫情以来整体萎缩的一个缩影。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23年发布的《食品和饮料服务业经济普查报告》,全国食品和饮料服务场所的数量从2015年的167,490家下降至2022年的136,453家。

在各类饮品服务中,咖啡店受到的冲击最大,其次是饮料摊位和小贩。食品服务领域中,食品摊位受到的影响最严重,2015年至2022年间约有19,020个摊位关闭。

马来西亚穆斯林餐厅馆业者协会(Presma)主席拿督贾瓦哈阿里(Datuk Jawahar Ali),许多餐厅为应对收入下降,不得不关闭部分分店。规模较小的餐饮店尤难生存,而在线外卖平台的兴起增加了传统餐饮的竞争压力。许多外卖经营者无需实体店即可在家中运营,进一步挤压了实体店的生存空间。

尽管如此贾瓦哈·阿里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有所改善。随着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他预计到2024年底,餐饮业有望恢复,因为马来西亚以“美食天堂”著称,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

尽管整体呈下降趋势,某些餐饮服务类别在疫情后却逆势增长。自2015年以来,食堂的数量从5,444家增加至2022年的5,731家,而快餐店的数量则从2,597家增长到4,166家。

行业前景充满挑战

尽管疫情影响减弱,餐饮业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外籍劳工短缺以及消费需求疲软的多重挑战,许多经营者仍在寻求新的生存之道。

马来西亚印度餐厅协会(Primas)副会长克里希南(C. Krishnan)表示,疫情后的外出就餐文化有所改变,夜间聚餐人数明显减少。此外,自2023年3月起,政府暂停发放外籍劳工工作许可,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尽管成本上升,克里希南强调,餐饮经营者一般会尽量避免涨价,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会将价格上调10%至20%。他还指出,随着竞争加剧,餐饮业者必须提升店面形象,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