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开发能否成为公共交通乘客增长的催化剂?

此新闻由 Papa Fong Rojak 冠名赞助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是一种城市设计理念,强调通过在公共交通枢纽周围建设社区,鼓励居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非依赖私家车。这类开发通常包括住宅、办公空间和零售设施。然而,TOD是否真正在推动公共交通乘客量的增加,还是有其他因素在影响?

公众认知与交通便利性:乘客量增长的关键

根据The Star的报道,Veritas Design Group的负责人Ng Yiek Seng 认为,TOD与公共交通乘客量的增长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核心在于公众对公共交通的认知。他指出:“这一切始终关乎认知的改变。只有当人们认为公共交通比其他出行方式(如私家车)更便捷,乘客量才会增加。TOD的确为那些对公共交通持有积极态度的人提供了便利的选择。”

尽管TOD在地理位置上缩短了人们与公共交通的距离,真正决定乘客量能否增长的因素是公共交通本身的体验。如果公共交通被认为是高效、可靠且便捷的,TOD居民自然会更多地使用它。相反,如果系统面临延误、拥挤或安全问题,即使TOD居民住在交通枢纽附近,他们仍可能选择私家车出行。

TOD的价值与成本:超越可负担性

除了公众认知,TOD开发的经济结构也是一个关键问题。Ng Yiek Seng 指出,TOD不仅仅是提供可负担的住房,还涉及整体的价值主张。他表示:“TOD与普通开发项目的建筑成本是相同的,真正的区别在于土地价格、地积比率、开发密度和附加设施。”

TOD的开发成本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 土地价格:靠近交通枢纽的地段通常价格更高,这会推高TOD项目的住房成本。土地价值的上升主要源自靠近公共交通带来的便利性。
  2. 地积比率/密度:开发商通过增加地积比率或密度可以提高项目的利润,但较高的土地价格往往抵消了这些收益,对购房者而言成本并未显著降低。
  3. 减少停车位:TOD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减少汽车依赖,这使得开发项目可以减少停车位建设,从而降低部分建设成本。然而,这部分节省可能被连接项目与交通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人行道或天桥)成本所抵消。

Ng Yiek Seng 建议,要让TOD项目真正具备可负担性,必须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他指出,研究应聚焦于如何优化地积比率、土地价格等因素,以降低整体开发成本。

真正的TOD与名不副实的开发

Ng Yiek Seng 强调,市场上并非所有被标榜为TOD的项目都真正符合这一理念。一个真正的TOD项目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如减少停车位、提高社区可达性以及实现混合用途的开发模式。他指出:“TOD的目标是增加社区的生活便利性,提升步行友好性,并减少交通拥堵。如果项目未能达到这些标准,即便它靠近交通枢纽,也不应被视为TOD。”

换句话说,简单地在交通枢纽附近建房并不意味着它就是TOD。只有当项目设计中包含了促进可持续城市生活、便利交通连接的核心元素,才可以被视为真正的TOD开发。

乘客量的实际增长:TOD的潜力与挑战

尽管TOD有望提高公共交通的乘客量,但实际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交通站点的便利性、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以及社区对公共交通的接受度,都决定了TOD能否成功推动乘客量的增长。

Ng Yiek Seng 认为,TOD具备增加公共交通乘客量的潜力,但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同时需要公众认知的转变。“TOD应当成为靠近交通枢纽开发项目的自然选择。”然而,如果开发商没有贯彻TOD的核心原则,如减少停车位和提供混合用途空间,项目对公共交通使用的促进作用可能有限。

尽管疫情后的公共交通乘客量显著增长,但很难将此完全归因于TOD。如今的年轻一代因环保意识增强,更倾向于选择交通便利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也是乘客量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TOD确实有助于推动公共交通乘客量的增加,但这取决于公共交通系统的便利性、可靠性和公众的使用意愿。通过科学规划和完善的交通设计,TOD可以成为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