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最新一轮关税措施作出迅速反制,宣布自3月10日起对价值210亿美元(约938亿令吉)的美国农产品和食品加征关税,涉及小麦、玉米、大豆、猪肉等主要农业出口产品。这一举措使全球两大经济体进一步逼近全面贸易战。
与此同时,北京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将25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和投资限制名单,并将15家美企纳入《出口管制清单》,禁止中国企业向这些公司供应军民两用技术。此外,因涉及对台军售,10家美国企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但整体税率仍控制在20%以下,显示北京仍希望与特朗普政府达成谈判协议。然而,随着关税冲突持续升级,和解的可能性正逐步降低。
美中关税博弈加剧,农业成关键战场
此次中国关税反制措施出台之际,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周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额外10%关税,该措施已于3月4日正式生效,使部分商品的累计关税提高至20%。
美国对中国的最新关税覆盖多个关键消费电子品类,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智能手表、音箱及蓝牙设备,意图扩大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击面。作为回应,中国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额外加征15%关税,同时对大豆、高粱、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及乳制品等产品加征10%关税。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最大市场,过去农业一直是美中贸易争端的重点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金额降至292.5亿美元,较2022年的428亿美元大幅减少。市场分析指出,农业关税的提高将进一步打压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时加快中国市场向其他国家供应商的转移。
市场影响与供应链调整
中国期货市场在新关税措施宣布后反应平稳。其中,豆粕和菜籽粕期货在《环球时报》报道北京计划对美农产品征税后上涨2.5%。
与此同时,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USCBC)警告,美方提高关税的做法将损害美国企业、消费者和农民利益,并削弱美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供应链方面,市场预计,中国可能进一步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采购,同时鼓励国内农业生产。美国农产品出口商也可能寻求拓展东南亚、非洲和印度市场,以填补对华出口的缺口。
Tidalwave Solutions供应链专家Cameron Johnson表示:“目前的20%关税对企业决策影响有限,但若税率提高至35%,将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考虑迁出中国市场。”
未来,若美中双方未能就关税问题达成缓解方案,贸易战或将继续升级,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供应链稳定。市场正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的下一步行动,以及中国是否会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