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票实施势在必行 企业家担忧或影响创业活力

马来西亚政府正加速推进电子发票(e-Invoicing)制度,作为遏制逃税、提高税收合规性,并提升国家商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尽管该政策旨在提高透明度、简化税收管理,部分业者担忧,若执行不当,或将对中小企业(MSME)带来沉重负担,甚至影响本地创业生态。

电子发票影响或超GST

电子发票是一种持续交易控制(Continuous Transaction Control, CTC)模式,旨在实现交易的实时数字化,确保企业收入与支出的全面透明化。与消费税(GST)侧重于税收收入不同,电子发票更关注交易数据的即时记录,以提高税收征管的精准度。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电子发票的影响或将超过GST,成为一场税收管理的代际变革。

截至2022年,马来西亚共有约100万家注册企业,其中98%为中小企业。在整体税收收入中,企业所得税贡献了53.5%,个人所得税占22%,其余24.5%来自其他实体。

据悉,电子发票的第一阶段已发现6.6万家电商平台上的企业未履行纳税义务。随着交易数据的积累,预计政府未来将加强对个人收入的监管,包括兼职收入、房租收益、自由职业者收入等,进一步扩大纳税人基数。

中小企业或面临更大合规压力

尽管电子发票旨在优化税收管理,但企业界普遍担忧,该制度可能加重中小企业的合规负担,甚至影响企业生存。

目前,中小企业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

  • 补贴合理化政策的实施,
  • 雇员保险计划(EIS)和社险(SOCSO)缴费上涨,
  • 可能的公积金(EPF)调整,
  • 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

若再加上实时税务申报,恐进一步压缩小型企业的盈利空间,甚至让部分企业被迫停业。

业界人士指出,MSME贡献了近一半的本地就业岗位,如果税收监管过于严格,导致大批企业倒闭,将对整体就业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政府应慎重执行 避免经济冲击

有经济学家警告,若政府对灰色经济中的企业采取过于严厉的执法,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潮,进而影响经济稳定。

“我们不能单纯将所有逃税者标签为不法商家,许多企业仅是因为合规成本过高而无奈避税。若政策执行过于严苛,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建议,政府在推进电子发票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关键策略:

  1. 灵活执法——区分“恶意逃税”与“合规困难”,对后者提供赦免计划或分期付款方案,避免企业因突如其来的税务负担而倒闭。
  2. 税收再投资——将部分新增税收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补助及激励措施,确保中小企业发展不受影响。
  3. 提升政府透明度——确保税收资金高效使用,增强企业和民众的纳税意愿。

专家强调,政府在追求更高税收的同时,不应牺牲马来西亚的创业活力与本土企业生态。若电子发票制度的实施缺乏缓冲期,或采取过于惩罚性的措施,可能会抑制创新、削弱就业市场,甚至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政府未来如何平衡税收改革与企业发展,将是电子发票政策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