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机构加大对本土企业的直接投资,以加速企业成长。然而,这些投资的实际成效和资金使用效率正引发市场关注。
1999年,政府设立MSC Venture Corp Sdn Bhd,专注于科技和医疗保健领域的早期投资。然而,该基金目前已停止运作,其具体投资金额及回报情况均未披露。在此之前,1992年成立的马来西亚科技发展公司(MTDC)已开始投资中小企业(SME),并曾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成功退出部分投资。但观察人士指出,这些投资并未催生出市值达数十亿美元的科技巨头。
2001年,政府成立马来西亚创投管理公司(Mavcap),并由政府全资支持。Mavcap计划到2030年将创投基金规模从2023年4月的7.58亿美元增加至14亿美元。然而,该机构在提供财务回报或偿还政府资金方面一直面临挑战。自2023年年中以来,Mavcap已归入国库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hd)旗下。
政府私募股权投资回报低于市场平均
除了创投基金,政府近年来在私募股权(PE)领域的投资也日益增加。其中,2009年成立的国家股权公司(Ekuinas)是政府最大规模的PE投资机构之一,旨在提升土著企业在高潜力公司的参与度。
根据Ekuinas 2022年年报,该机构已投资44亿令吉,涵盖71家公司,其中48项为直接投资,其余则通过第三方PE公司管理。然而,该机构的平均净内部收益率(IRR)仅为5.35%,远低于全球私募股权基金12%以上的平均水平(数据来源:麦肯锡公司)。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私募公司如Creador和Navis Capital Partners的回报率更具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向Ekuinas投入的40亿至50亿令吉是否获得了最佳回报值得商榷。如果政府直接将这些资金投入市场表现优异的第三方PE基金,或许能获得更高收益。然而,Ekuinas不仅仅追求财务回报,还肩负着提升土著经济参与度的社会目标。数据显示,Ekuinas的投资促成65亿令吉的土著股权增长,土著管理层及员工分别增长21.9%和14.4%。
尽管这些数据符合Ekuinas成立的初衷,马来西亚工业大学(UniKL)商学院副教授Aimi Zulhazmi Abdul Rashid认为,政府是否采用了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推动土著经济仍值得商榷。他指出,与其“直接提供鱼”,政府应更专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已将Ekuinas与Yayasan Peneraju基金会及土著议程指导单位(Teraju)一同纳入经济部管理,以通过公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土著经济参与度。
KWAP私募投资遭遇亏损
公务员退休基金(KWAP)近年来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力度,以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率。该基金既投资于PE基金,也进行直接投资。
KWAP在2014年成功收购食品制造商Munchy Group,并在四年后以三倍价格退出,获利颇丰。然而,2023年,KWAP对印尼科技公司eFishery Pte的3000万美元投资却陷入危机。该公司的智能鱼类养殖饲喂系统被曝出财务不端问题,KWAP的资金回收情况仍存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私营PE公司,政府投资机构在面对投资失败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市场压力。一名资深PE基金经理透露,在私人公司,一旦投资失败,相关管理层通常会被追责甚至解雇,而在政府机构,损失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国库控股与PNB的时尚电商投资失利
政府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Khazanah)及国家投资公司(PNB)近年来因一项失败投资而受到市场批评。2018年,这两家机构向时尚电商FashionValet Sdn Bhd投资4700万令吉,但在2023年底以310万令吉出售股份,累计亏损4390万令吉。
前PNB CEO Jalil Rasheed在社交媒体X上直言,该投资决策缺乏问责机制,反映了政府投资企业可能存在的治理漏洞。
EPF采取更谨慎投资策略
相比之下,管理超过1.1万亿令吉的雇员公积金(EPF)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私募投资策略。EPF主要通过“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模式参与私募投资,这种方法风险较低,因为投资决策交由专业机构执行。此外,EPF也逐步成为私募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但避免了直接进行大规模PE投资。
政府投资应聚焦营造良好商业环境
政府创投及私募投资的核心目的是确保资本流向本土企业,以助力其成长。然而,业内人士质疑政府投资是否真正带来了长远经济收益。
部分政府资金也投向了外国创投机构,前提是这些机构需匹配投资,并将其投入马来西亚公司。类似政策在台湾、韩国和中国的部分关键行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无成功保证。
UniKL副教授Aimi Zulhazmi认为,政府投资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对市场和行业缺乏了解,更糟糕的是,由于政治关系作出的投资决策,导致失败案例频频出现。他建议政府应专注于改善营商环境,而非直接投资企业。
经济学家Geoffrey Williams进一步指出,尽管政府为中小企业(MSME)提供了440亿令吉贷款和融资担保,但许多企业因担忧贷款负担及政府监管而不愿申请资金。他建议,政府可考虑直接提供税收减免,例如对年收入低于300万令吉的企业减税,让企业能自主投资和发展,而非依赖政府补助。
市场教育中心(CME)CEO Carmelo Ferlito也认为,企业生态系统应由市场驱动,而非政府资金驱动。他指出,政府资金可能会催生一些“为了拿补助金而成立”的企业,而真正基于市场需求的公司,往往更具成功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