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政预算案将于下月18日提呈国会,各领域纷纷提出各自的“愿望清单”。大马厂商联合会(FMM)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经商情况报告中,制造业者列出了五大关键诉求,期望这些愿望在即将到来的预算案中得到优先考虑和实现。
总会长丹斯里苏添来指出,32%的受访厂商希望降低公司税率,以增强大马在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力。另有16%的受访者建议扩大税务奖掖,认为这将有助于推动科技、制造业和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发展,符合全球创新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
他还提到,13%的受访者认为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奖掖措施愈发重要,有助于鼓励可持续实践并吸引ESG为重点的投资。12%的受访者认为,人才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减少对外国专才的依赖,并提升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有12%的受访者指出,控制能源成本对控制通胀至关重要,因此希望2025年财政预算案能够侧重于能源补贴和加速可再生能源投资,以应对这些挑战。
此外,部分受访者支持以较低税率重启消费税(GST),认为这将有助于扩大政府税基,同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过重的负担,并可为政府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大限度地缓解通胀压力。
上半年商业活动指数反映制造业稳定增长
我国今年上半年商业活动指数上涨4.49%,反映国内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需求的推动。业界看好下半年继续增长的前景。
根据大马厂商联合会发布的第25版经商情况调查报告,此次调查从7月3日至8月9日展开,共有616名业者参与,旨在跟踪商业信心,并涵盖今年上半年的实际表现及下半年前景。
丹斯里苏添来指出,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充满挑战,国内制造业在上半年仍展现出韧性和稳健的表现。26%的受访者表示,上半年销售额有所增加,42%表示销售额保持稳定。
不过,本地销售指数从86下降至81,反映出内需减弱的迹象。仅17%的受访者表示销售额增加,低于去年下半年的21%。通胀上升、生活成本增加以及借贷成本提高被认为是抑制消费者支出和购买力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上半年出口销售指数上升了5点至85,63%的受访者表示销售额提高或稳定。尽管全球存在不确定性,我国制造业者仍从全球经济复苏中受益,尤其是在电子和电气产品等主要出口行业中。
上半年生产量指数维持在91,显示产量水平稳定,行业在需求与生产能力之间取得了平衡。产能利用率指数上升了两点至93,反映出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利用。生产成本指数也上升1点至155,表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
62%的受访者表示,上半年生产成本上升,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增加以及工资上涨。不过,受访者表示,他们将通过提高效率和技术投资来管理成本,从而限制总体生产费用的上涨。
他还指出,上半年的资本投资指数上升了4点至107,反映出业者对行业增长前景的持续信心。23%的受访者最近增加了资本支出(CAPEX),61%则保持原有水平。尽管借贷成本较高,资本支出的增加凸显了业者对长期增长和现代化的承诺,投资主要集中在先进技术、自动化和节能基础设施上,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下半年有望实现强劲增长
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政府支持性举措的推动下,业界对下半年持乐观态度,预计商业活动和生产量等关键指标将实现强劲增长。
丹斯里苏添来表示,尽管受访者准备应对本地和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但也对生产成本上升和劳动力扩张持谨慎态度,这反映出行业在复杂的全球和国内环境中面临的持续挑战。
受访者预计一般商业活动指数将从92大幅上升至106,这种乐观情绪源自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复苏,以及国内促进工业增长的政策。29%的受访者对未来持乐观预期,23%则持消极态度。
本地销售指数预计将从92点小幅上升至95点,22%的受访者预计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额将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复苏和消费者信心增强。
出口销售指数预计将从89点跃升至100点,反映出对国际需求的强烈预期。全球市场复苏以及大马战略贸易协定等因素可能增强出口前景的信心。26%的受访者预计下半年海外销售额将增加,27%则预计会下降。
此外,预计产量指数将从99点上升至110点,产能利用率指数将从99点上升至108点,生产成本指数预计将从159点小幅上升至162点,资本支出指数将从110点攀升至116点,表明受访者致力于扩大生产能力。
半数受访者支持将最低薪金提高至1600令吉
半数受访者支持将最低薪金提高至1600令吉,少数受访者支持调高至1700令吉(14%)和1800令吉(13%)。丹斯里苏添来表示,这反映出一种共识,即适度增长是可控的,并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由于担心营运成本上升及竞争力下降,业者对更高增长的支持有限。
68%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工厂转型
制造业者对智能工厂转型表现出浓厚兴趣,68%的企业表示积极参与,但仍有32%的企业持观望态度。资金限制和对成本影响的担忧是主要障碍,分别占59%和51%。此外,55%的企业表示其业务性质与智能工厂科技不相容,32%则不确定应采用何种技术。
丹斯里苏添来指出,这些犹豫反映出知识差距和对投资回报的担忧。为促进智能工厂科技的广泛采用,企业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更清晰的行业指南以及成功案例作为参考。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企业更广泛地采用智能工厂科技,提升在全球数字化竞争中的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19%的受访者仍在持续投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云科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