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拟推“可支配收入”新标准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

马来西亚政府拟以可支配收入(NDI, Net Disposable Income)取代现有的B40、M40、T20分类方式,以更精准地识别RON95汽油补贴的受惠群体。此举获得部分经济学家的认可,但也引发不同意见。

新标准有望更精准识别补贴对象

经济部长拿督斯里拉菲兹近日表示,NDI方法将以扣除税款、基本生活支出后的净收入为准,确保真正需要补贴的群体得到援助。

双威大学经济学教授姚金龙(Yeah Kim Leng)指出,NDI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个体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相比现有的B40、M40、T20划分,NDI更能考虑家庭负担、财务义务及生活成本。

“在这种方法下,预计更多人将符合汽油补贴资格,因为政府考虑了生活成本的不同层面。”他说。

他补充,政府计划在补贴机制转型期间,依旧让85%家庭继续享有补贴,NDI分类更符合这一政策方向。然而,他也提醒,收入不等于财富,政府需配合更严格的收入核查和资产测试,确保补贴发放精准,避免资源浪费。

分级定价 vs. 可支配收入 经济学家看法不一

不过,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支持NDI方法。经济学家 Geoffrey Williams 认为,政府不应以NDI作为燃油补贴的依据,而是应参考电费分级定价(tiered pricing)的模式,直接放弃收入划分。

“例如,如果我驾驶摩托车或小型汽车,加油 RM5 或 RM20,就应获得全额补贴;如果我驾驶SUV,加油 RM100,则只获得部分补贴。”他说。

他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更直接区分高收入与低收入用油者,还可避免政府建立庞大的中央数据库(Padu),让Padu的资源专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补贴的精准发放。

短期过渡 vs. 长期改革

Ideas Malaysia经济学家 Doris Liew 指出,短期内政府可能仍会以T15收入分界线作为补贴标准,作为向NDI系统过渡的缓冲。

但她强调,这只是权宜之计,未来政府应逐步采用更全面的评估体系,结合收入水平与实际需求,避免简单以收入或汽车拥有量作为补贴标准。“这种方法不仅能确保低收入家庭维持交通支出,同时也能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她说。

她认为,NDI方法能反映实际财务状况,而不仅仅依赖固定的收入区间,政府可逐步减少不再需要补贴的群体的资助,并将财政资源投入更关键的社会经济计划。

财政负担与补贴调整的挑战

大华银行(UOB)环球经济及市场研究资深经济学家Julia Goh 表示,即便采用NDI分类,政府仍预计85%家庭可享补贴,整体受惠群体仍然庞大。不过,她认为,NDI系统可以减少补贴滥用与漏洞,优化财政支出。

华侨银行(OCBC)东盟资深经济学家Lavanya Venkateswaran 也指出,NDI方法有助于利用Padu数据优化补贴机制,但目前政府尚未公布具体实施细节。

“NDI分类仍可能与B40、M40、T20系统有所重叠,毕竟这些分类是基于家庭收入的均值和中位数。”她说。

她也认为,NDI方法可帮助政府更精准地评估基本生活开支,如食品、燃油、水电等,并可能让退休人士及零工经济(gig economy)从业者获得更公平的补贴。

政府需平衡补贴精准度与财政压力

随着政府推进补贴合理化,如何在财政负担、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量的关键。

在全额补贴与分级定价的争议下,如何确保补贴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将成为政府接下来的政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