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拟推行外籍工人雇员公积金(EPF)供款计划,预计将进一步壮大该基金,并促进多元资产类别的再投资。业内观察人士估算,在全国 247 万名外籍工人平均月薪 1,834 令吉 的情况下,雇主和外籍员工的总供款预计将达 22 亿令吉。
EPF投资管理更具挑战
社会经济研究中心(SERC)执行董事 李兴裕 表示,随着供款增加,EPF 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然而,他指出,外籍工人供款池的增长可能使 EPF 资金管理面临更大挑战,影响股息回报。
“外籍工人最终可能会提取 EPF 资金并汇回母国,这可能影响资金留存及长期投资收益。”
不过,他补充,一些观点认为,外籍工人的 EPF 供款将锁定部分资金在本地市场,从而减少资金外流对资本市场和令吉的冲击。但目前外籍工人可自由汇款,并无任何限制。
企业成本恐增14.1% 外籍工人雇佣或受影响
根据估算,EPF 供款及最低工资上调或导致外籍工人雇佣成本增加 14.1%。其中包括:
- 最低工资:2025 年 2 月 1 日起从 1,500 令吉 调高至 1,700 令吉
- 分层征税制度:对企业的外籍工人雇佣成本产生影响
- RON95燃油补贴调整(预计 2025 年 6 月实施)
- 电子发票(e-Invoicing)强制执行(2025 年 7 月 1 日)
- 电费调整(2025 年下半年)
“我们的初步计算显示,最低工资上涨及 EPF 供款增加,每名外籍工人每月的额外成本约 237.50 令吉(包括社险 Perkeso),整体涨幅 14.1%。”
李兴裕认为,虽然劳动力市场预计保持稳定,但外籍工人雇佣成本上涨可能促使雇主更倾向于聘请本地员工。然而,由于 许多本地人不愿从事 3D(肮脏、危险、辛苦)工作,企业仍需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
SME Malaysia:盼EPF供款降至1% 以减轻财务压力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SME Malaysia)全国会长 陈棋雄 呼吁政府将 EPF 供款比例 降至 1%,以减少企业负担。“虽然 2% 供款比例看似不高,但对高度依赖外籍劳工的行业,如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而言,影响不容忽视。”
他以一家外籍工人月薪 2,000 令吉 的企业举例,2% 的 EPF 供款意味着 每名员工每月需额外支付 40 令吉,每年 480 令吉。对于拥有 200 名外籍工人 的企业,每年额外成本将高达 96,000 令吉。“这对现金流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确实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商家:经营成本攀升 零售业者利润被压缩
除了 EPF 供款调整,企业还需应对最低工资上涨、营业税(SST)增至 8%(酒精类)、原材料及电费上涨等多重挑战。
一家位于 吉隆坡班台(Bangsar) 的餐厅业者指出,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但消费者因经济低迷而减少开支,使他们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我们只能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消费需求疲软,涨价空间有限。”
业者表示,若政府未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措施,企业的生存压力恐将进一步加剧。
外籍工人政策目标:总劳动力15%封顶
根据国家外籍工人管理政策,政府目标是将外籍工人比例 控制在总劳动力的 15% 以内。截至 2024 年 9 月,全国外籍工人总数为 247 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14.8%。
“若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将被迫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李兴裕 警告,政府应在控制劳工成本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