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指出,马来西亚税收制度存在多项结构性弱点,包括资本收入未被征税、高收入阶层税率偏低,以及税收范围过于狭窄,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偏低,财政可持续性受限。
资本收入未纳税 收入占比高仍被忽略
世界银行在周三发布的《重新审视减少不平等与提升流动性的路径——以马来西亚为例》报告中指出,马来西亚高度依赖直接税,尽管个人所得税(PIT)具有累进性,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仍然较低,仅为3%以下。
报告特别提到,资本收入——包括股息、利息、租金收入和资本利得——占国家收入的比重较大,但政府并未对此类收入征税,导致税收体系失衡,高收入群体的税务负担低于合理水平。
“个人所得税的设计方式天然限制了税收增长,同时也削弱了税收负担的累进性。”世界银行在报告中表示,若对资本收入征税,将有助于扩大税基,提高政府收入,同时主要影响高收入人群。
高收入群体税率偏低 税收优惠过多
世界银行指出,马来西亚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另一大缺陷在于高收入群体的税率偏低,且应税收入门槛较高,使部分高收入者的实际税负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
此外,政府提供的多项税收减免未设总额上限,使得部分纳税人通过各类优惠大幅减少应纳税收入,进一步削弱了税制的累进性。
个人所得税改革或增税36亿令吉
根据世界银行的模拟模型,如果政府降低应税收入门槛,并对高收入群体适用更高税率,2024年评估年度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可增加25亿至28亿令吉。同时,若设定税收减免总额上限,预计还能额外增加11亿令吉税收,使总增幅达到36亿令吉。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 依赖债务成隐忧
马来西亚财政部预计,2025年政府总收入将达到3397.1亿令吉,高于2024年修订后的3220.5亿令吉,但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维持在16.3%,低于2024年的16.5%。
报告指出,自2015年以来,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始终低于18%,这使得马来西亚日益依赖债务来弥补财政赤字,长远来看或影响财政稳定。
世界银行建议,政府应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涵盖扩大税基、优化税率、限制税收减免等措施,以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并推动税收体系更具公平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