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兰莪州政府计划投资60亿令吉,用于建设地下隧道防洪系统,以应对近年来屡次发生的城市洪涝灾害,特别是2021年严重水患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金务大(Gamuda)、怡保工程(IJM Corporation)、马资源(MRCB)等本地知名建筑公司正在积极争夺这一巨额项目的承建资格。
根据2024年财政预算案,首阶段的招标预算为33亿令吉,首批8亿令吉将用于项目的设计、环境评估和前期工程,预计将在2025年开始动工。此次防洪项目的核心在于建设一条集水、排洪功能于一体的地下隧道系统,希望借此提升城市整体防洪能力,保护雪州重要经济和居住区域的安全。
为应对频繁的洪水威胁,雪州政府已启动一系列防洪工程,并已拨款30亿令吉用于12个基础项目。这些项目多集中在高风险水患区,如吉隆坡市中心、莎阿南及其他商业繁荣地区。新一轮投资计划明确了多项优先建设区域,并引入先进的防洪技术,如智慧水利系统(SMART 2.0)及区域洪水预警系统。
项目竞争激烈,建筑公司瞄准巨大商机
作为这一防洪基础设施升级的先行者,金务大凭借在隧道工程上的长期技术优势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怡保工程和马资源也各自提出了创新方案,特别是在提高工程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以期赢得政府青睐。这三家公司的股价近期在市场上有明显波动,反映出投资者对未来工程订单和业绩增长的期待。
考虑灾害频发区,聚焦经济与居民保护
此次地下隧道项目的核心是确保商业中心及人口密集区域在极端气候下的安全,特别是在经历了2021年水患造成的61亿令吉损失后,如何有效防止未来类似灾害成为焦点。该项目将优先考虑如吉隆坡市区和重要交通干线的防洪保护,预计整个建设周期将持续数年,分阶段完成。
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建材市场
随着防洪工程的推进,建筑材料需求将大幅增加,特别是水泥和钢材市场可能因项目需求上升而受益。市场分析师预期,主要建材供应商如怡保水泥(ECONBHD)等公司将迎来新一波增长。此外,建筑公司的股价及相关行业ETF可能受到投资者关注,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分析认为,防洪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还可能带动整体经济活动,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这一60亿令吉的重大项目标志着雪兰莪州在面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风险下的战略性转型,建筑企业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也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更为可持续的发展方向。